上一版/ 04 版:副刊 /下一版  [查看本版大图
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
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

搬家小记

新即墨 新闻    时间:2022年05月12日    来源:新即墨
  王乃伟
  搬家者,人生必经之事也。印象中,六十多年来,搬家十余次,伴着岁月的流逝,大多已模糊不清,惟有三次记忆犹新,仿佛就在昨天。
  1968年初冬,我家从学校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搬出来,东西装在一辆独轮推车上。八印的生铁锅,一个风箱占了半车;被褥铺盖、盆盆罐罐又占了半车。还有半袋子煤,一张小桌和几个小板凳,见缝插针也挤了上去……那时候,人比东西多,一辆独轮车承载着一家五口人的全部家当,也驮起了一个时代的悲欢。
  遣送回老家,是因父母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,父亲又是“右派”。一个瘦高个“宋头头”围着小车转了三圈,终于发现了猫腻,抽出一个火钩子,“这是公家的,不能带走!”说着气愤地扔一边去了,好一番折腾,这才放行,让村里的“四类分子”推起小车……
  正值一场大雪过后,茫茫田野一望无边,西北风卷起雪粒直往脸上抽,哆嗦着像没穿衣服和鞋子一样,佝偻着身子,跟在小车后迎风向西北方向进发……那时,哥十三,我十二,弟六岁。经年之后,回忆起来,依旧钻心入骨的冷。
 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,得益于党的好政策,拨乱反正,我在大沽河畔的一所联中有了自己的小家,两间公房,每月两块多钱的房租。娶妻生子,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安逸幸福生活。1990年,因工作需要,我要举家搬到城里。彼时的家真有点家的样子了,东西比人多,大衣橱、写字台、沙发、电视机、洗衣机等装了满满一辆50拖拉机,生铁锅、风箱、柴草等等统统不要了,因为那时城里已经用上了煤气罐。此处是我扬帆起航的原点,十二载的芳华在此纵情绽放,桃李遍布。拖拉机是我学生的,来帮忙的也都曾经是我的学生,忙前忙后,不让我插手,场面十分感人,我第一次感到当老师的自豪和幸福,此情此景刻骨铭心。
  时光匆匆,不经意间,在城里住了二十多年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秋雨,国泰民富,日子好得天天像过年。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不再是人们的奢望,而成为普通人家的写照。
  2013年,又面临着一次难忘的换房搬家。多半辈子的积蓄全部倾尽,购置了一处双供房,彻底告别了每月灌煤气罐,每冬捣弄煤的岁月。新家是128平方米的小高层底楼,前后带院,不是别墅胜似别墅,我甚是心满意足。铺上木地板,买上索尼大彩电、双开门的西门子冰箱,购置全套的鸡翅木家具……除了人,全是新的,光装修就忙活了大半年,终于大功告成。某日早晨,在老房子里,洗涮完毕,用完早餐,像旅游住酒店样的,关门锁户,潇洒地拎包而去。
  从独轮车到拖拉机再到拎包入住,三次搬家,三种心境,五味杂陈,百感交集。同时也清晰地留下了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印迹。